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健康招商网资讯正文

临期不是过期临期食品价格便宜一半你会买吗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时间:2019-08-16 10:40:08  阅读:4407+ 作者:责任编辑。王凤仪0768

1升装的啤酒20元2桶、日本进口麦片50元两大袋、原价149元的德国进口牛奶只需99元……因为产品接近保质期,本来商场价格较为贵重的一些进口食物,在临期食物扣头店里“摇身一变”成了物美价廉的抢手货,招引了许多顾客。

材料图:超市内,民众正在挑选奶制品。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

近年来,不论是线下悄然呈现的进口产品扣头超市,仍是线上网店乃至购物APP,出售临期产品现已成为一个抢手生意。有的商家乃至直接打出了“越临期越廉价”的标语,用剩下的保质期限来决议产品价格。

临期食物怎样成了抢手生意?临期食物价格怎么拟定?临期食物商场怎么愈加通明?近来,《工人日报》记者进行了造访。

“价格一般能够廉价一半左右”

北京的金女士是一家连锁进口食物扣头店的老顾客。“我都是按箱囤,家里人多,饼干、薯片、小面包这类零食基本上一箱不到一周就吃完了。”金女士奉告记者,她购买的这些扣头食物大部分都还剩1个月左右的保质期,“临期不是过期,不影响食用”。

买之前看看保质期是不少顾客的购物习气。近年来,跟着临期食物商场的鼓起,有越来越多的顾客开端像金女士相同,逐渐承受了“临期不是过期”的概念,不再一味寻求产品的新鲜度,而是考虑是否能在保质期限内使用完产品,并享用临期产品的优惠。

金女士表明,只需算准了到期时刻,不要过度囤货,购买临期食物比超市打折活动要合算。

“临期食物和正常出售的食物本质上没有差异,只需贮存条件没有被损坏就行,尤其是需求冷藏的不能脱离冷链。”一位食物安全监管从业者说。

记者在北京西单一家进口食物扣头超市看到,前来购买临期产品的顾客不只有克勤克俭的家庭主妇、中老年人,还有学生和年青白领。

大学生小高向记者表明,有时为了尝鲜一款原价颇高的网红零食,会先到临期食物店找找看,“价格一般能够廉价一半左右”。小高经常会和同学一同在网上拼购临期零食,“这样耗费得快,也常常能淘到许多廉价又好吃的‘瑰宝’。”

顾客的喜爱逐渐扩展了临期食物的商场。在北京,构成连锁规划的品牌包含“饴食货仓”“悠品食惠”“T3进口食物”等,连锁规划已达10余家。而在线上,记者在淘宝以临期食物为关键词查找到的相关店肆达2852家,诺言达三皇冠店肆里的热销产品月买卖成功订单可达3万余件。

定价随保质期限的接近逐渐下降

许多顾客向记者表明,价格廉价是他们挑选临期食物的最主要原因。那么,临期食物价格是怎么定的?

保质期还有1个月2天的手撕面包1.8折,剩3个月4天保质期的牛奶3折……与其他电商途径不同,在一款名叫好食期的临期食物购物APP上,每款临期食物的价格标签都特别标示了剩下保质期天数。而保质期限则决议了产品的扣头力度,最大扣头可低至1折。

饴食货仓北京华威桥店店长张娟奉告记者,店里的一切临期进口零食剩下保质期大约在2~3月以内,定价也会跟着保质期限的接近逐渐下降。“比如说还有2个月保质期的产品是10元一件,还剩1个月的时分就变成10元2件,还剩几天的时分或许便是买1送3了。”

当记者问询临期产品是否有详细的定价细则时,张娟表明并不清楚,价格都是由公司一致调控,门店无权改动出售价格。

有顾客表明,临期食物价格尽管廉价,但实际中常常遇到临期食物多件起售,还没吃完就现已到保质期的状况。在临期食物扣头店,糖块、巧克力、坚果、薯片等常以套装或许大礼包的方法出售。而在一些超市,临期产品与正价产品绑缚搭售的现象也比较常见。

“关于临期食物的出售,商场没有所谓的指导价。但出售者有必要清晰奉告顾客食物的临期状况。如北京曾发布‘食物保质期临界’的6级标准,让顾客清晰什么是临期食物。”陕西学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晶表明,临期食物主要是靠优惠的价格招引顾客在短时刻内许多购买,这也是商家为下降库存本钱的出售手法。

怎么处理临期食物,一直是令许多企业头痛的运营难题。据统计,全球每年糟蹋的食物价值达上万亿美元,分量超越13亿吨,而临期食物是其间的重要部分。因而,有业内人士以为,临期食物商场的呈现,有利于节省社会资源,盘活企业库存,削减食物的糟蹋。

不会将保质期标示在产品价签上

“买回来才发现,这箱奶快到期了,底子来不及喝完。”近来,刘女士在超市购买了两箱常喝品牌的牛奶,只关注到特价的她并未注意到该产品已接近保质期,依照日常习气饮用则无法赶在到期前喝完。

记者在一家进口食物扣头店发现,店里既售卖正期产品,又卖临期产品。在向店员咨询后,记者才了解到哪些货架是在卖临期产品。而临期产品的货柜也未见到显着的保质期提示,某款进口威化饼干更是找不到显着的中文保质期标志。

张娟向记者表明,店内并不会将保质期标示在产品价签上。“顾客在付款时,咱们有时会提示这是临期食物。”

2012年1月27日,原国家工商总局曾发文清晰,食物运营者应对食物包装、标识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和有关食物贮存条件等进行自查自纠,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物在运营场所向顾客做出夺目提示。临期食物出售须保证顾客知情权。但在进口食物扣头店,临期产品一般被扣头款、特价产品等词汇替换。

有业内人士表明,这种现象是因为许多顾客关于临期食物还存在“质量欠好”的形象,导致许多店家不愿意特意着重产品的临期特点。“职业和顾客对临期食物了解的距离,的确需求去拉平。”好食期创始人雷勇在承受媒体采访时表明。

近年来,将过期食物从头包装再印上生产日期的案子时有发生。食物安全问题也遭到许多临期食物顾客的注重。

专家呼吁,有关部门还应拟定临期食物收回、买卖标准,及时查看临期食物商铺的运营资质、标示状况和进货途径,避免呈现过期食物收回经二次加工后持续上市出售。

《工人日报》(2019年08月16日04版)本报记者曲欣悦安彦璟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