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健康招商网资讯正文

咱们丨直面新式肺炎事情咱们应该本相科学和文明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时间:2020-01-22 08:38:01  阅读:7137+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许安怡0216

文/姚遥(资深公益人士)

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当前,悲情与恐慌的情绪越来越重。

我们相信,作为群体,我们肯定可以顺利度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考验,但总会有不幸的无辜个体,被这场灾难吞噬。群体的胜利无法掩盖个体的悲苦。
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如同其他令人恐怖的传染病疫情一样,并不一定是疫情本身非常严峻,而是疫情过于陌生,更容易激发人们恐慌的情绪。在肺炎事件中,关于吸烟可以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正在同步流传。吸烟带来的巨大健康危害和死亡威胁足够确切,更熟悉的事物,即便更可怕,但不会令人恐慌。

在威胁面前紧张是必要的,但如何更平稳的渡过,还是当务之急。

多年前,我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。

有一次,半夜出现紧急情况,带着一位艾滋病人去三甲打针。如实告知患者是艾滋病人以后,护士长一时间手足无措,很普通的一个肌肉注射,护士长害怕艾滋病传染,恐惧到不敢操作。当时我还很不能理解,艾滋病传染的预防并不难,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。

再后来工作经历丰富以后,我归纳出一个结论,国内长期用隔离的模式来应对传染病,使得多数人认为自己绝对安全,和传染病距离很远,最终缺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传染病合理相处的基础知识,非传染病医院的院内感染都不时发生。而仅仅靠少数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应对传染病,一旦疫情复杂,就显得远远不够,连本被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非传染病医护人员也接连中招。

当原本被圈在笼子里的怪兽跑到了大街上时,人们的恐慌也就自然放大,无所适从。

传染病来势汹汹,但是摸清基本规律,在群体范围内谈可防可控这是成立的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其他传染病一样,最终变成传染病流行,必须经过三个环节,传染源,传染途径,易感人群。

第一个环节,病毒依托动物或者人体而生存,同时也随着人和动物的一些活动,如同成熟的蒲公英一样,随时可以将新的种子抛洒出去。这样就构成了传染源。

第二个环节,病毒从源头进入下一个受害者,一定要经过特殊的渠道,如同蒲公英的种子,没有风吹它,也去不了远方。传统的流感病毒,通常存在病人的鼻涕、唾液和痰液中,经过打喷嚏、随地吐痰,甚至于说话时,带有病毒的飞沫开始进入空中,并可能被其他人吸入。

第三个环节,病毒进入另一个人的人体后,并不绝对的导致发病,如同蒲公英种子再多也没有侵占全世界,这在于并不是每颗种子都能赢得环境,发芽长大。有两个核心因素决定了未来的走向,一个是接触到的病毒浓度,一个是人体自然的免疫力。当人体免疫力弱于可以承受的病毒时,将会被传染。

传染病中的核心是是否形成了流行传染的环境,构成威胁。三个环节,切断任意一个,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即可得到有效的遏制

通常而言,政府主要负责传染源的控制,主导整体防控,个人通过改变生活小习惯和卫生习惯切断传播途径,平时的锻炼和生活小习惯加强免疫力。

目前医学专家出于谨慎的角度,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未下定论。没有最科学的结论,并不影响普通人的日常防护。

如果不止是单纯期待政府通过强力控制传染源,任何一个人都有能力参与到切断传染病的环节中来,这样全链条的防控模式也更有效,不会因为一个环节的不足而影响到整体防控的失败。

再凶狠的病毒和传染病,普通人能做到的就是通过对传播途径的阻断,减少摄入病毒的可能性,再加上提高自身免疫力。比如注意环境是否通风,通风的环境有助于病毒的扩散,降低病毒浓度。注意是否周围有咳嗽等人群,如果有立即远离不会错,减少接触高浓度的病毒。是否经常洗手,能够尽可能的防止手接触到病毒后,带入身体的其他部位最后进入人体。实在需要进入人群密集地区,务必佩戴正规的口罩并及时更换,病毒个体极其微小,在空气中会被其他较大的颗粒物吸附,可以过滤超细颗粒物的口罩,能通过吸附颗粒物而过滤病毒。

病毒再凶猛可怕,只要避免大量接触并且进入人体,就极大地阻碍了病毒肆虐。

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是最后的防线,可以清除微量的威胁。免疫力这道屏障同等关键,不仅决定是否最终被传染病毒肺炎,能否痊愈也全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。免疫力弱被感染的人群,也容易因为病毒的凶狠引发严重后果。

回过头来看,为何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看起来有些过于夸张,在于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会近距离大量接触传染源,病人近距离的呼吸、说话和喷嚏都有高浓度的病毒,特殊时期就诊人群增加,潜在加重了病毒的浓度,特殊情况下需要提高防护标准,充分保护自己。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不存在类似的可能性,那么做好常规的自我卫生防护,通常是足够的。

做好这些防护是足够的,当然不是绝对的。传染病的流行,正是基于人群密集的社会交往,过于复杂的交往中,总会有一些场景和情形,或者碍于社交情面,或者注重美貌甚于实用,种种变数,让人不去做有效的防护,从而暴露在病毒中。

还有一种是体弱的老人与儿童,他们因为免疫力偏弱,能够承受的病毒浓度更低,为此也需要更多的特别注意和额外保护。

在不同情况下足够的防护,最大可能减少病毒进入人体,通常就是足够的。

我和同事们曾经因为工作长期和乙类传染病人接触,但因为坚持做好必要防护,并没有因此而被传染。

每个人都接触过传染病,但又并不理解传染病。

还记得高中时候,教室内人口密度极高。冬天时,教室内难免出现一位咳嗽着带病学习的同学。有人提议开门通风,有人以太冷为理由拒绝。最终,保暖压倒通风,猛烈的细菌在封闭的环境里被充分共享。一小半人中招,咳嗽声此起彼伏,我也有时成为其中一个。

被传染令我愤懑不已,我坚持通风但被多数人拒绝,为什么是我被传染,为何需要自己花那么多医药费,耗费那么多额外时间,还要遭这么大的罪。这些愤懑,最终指向了最早被感染的人。

有时候,我也成为传染源之一,也会坐在众人中咳嗽,期盼自己早日康复。

我参与疾控的传染病防控之后,见到了更多类似的现象:

传染病人认为自己很健康,还积极地正常工作生活,会给其他人带来风险。

传染病人明知会给其他人带来风险,但害怕被其他人歧视,主动装作自己像个健康的人,无形给其他人带来风险。

普通人对传染病人会有歧视与排斥,甚至敌意。

普通人在自我防护上注意是不够的的,尤其在一个群体中的时候,多数人不注意防护,甚至会让少数有防护意识的人变得很另类。

这些情形交织在一起,就变成传染病防控的复杂局面。

问题不大的时候,整体警惕性不足,埋下传染隐患。问题开始出现时,如果缺乏有力的主导意见,切断传染三环节的举措不及时或者不力,问题进一步扩大。问题凸显后,群体情绪失控,进而衍生出悲情、恐慌,还有对传染病人的排斥和孤立。排斥和孤立反过来加剧传染病人隐瞒自己状态,疑似的患者害怕就医,进一步加剧病毒扩散。

传染病的问题,不单单是个疾病的问题,而是个社会现象。传染病不只是单个个体的责任,而是人类在整个大自然生活中的一种状态,是一种共同生存的责任

病毒侵入了某个人体,最后进入人类社会,与传染病的博弈,需要整个群体共同的努力。

面对传染病,唯有政府有能力从宏观上整体协调,监控异常情况,及时保证信息充分公开,同时积极引导每个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措施。大众则是根据信息提示,理性选择合理的应对方法。

面对传染病,群体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至关重要。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,需要用开放的心态互相帮扶。群体中的一部分如果协同不到位,留下薄弱环节,就给传染病的扩散带来机会。

很多人今天质疑武汉市还在举行公开活动,没有启动大规模的封锁。这反应了普遍的传染病应对思路,由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解决突发情况。这种思维面临一个理性反思,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,遇到确诊198例新型肺炎,是否需要全城封锁,为了应对流行病问题,社会生活应该在什么样的合理程度上做出牺牲?

这样的一个问题,还是回到人类社会如何共同面对传染病的话题。病情发展究竟如何?对社会的威胁有多大?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属于可控范围?这个话题需要政府层面宏观给社会大众一个清晰可信的指引。

目前正流传一个勇敢护士的故事。

因为肺炎疫情紧急,医院从不同科室抽调护士支援。一位护士被选中以后流泪了。周围亲戚朋友们劝她直接辞职,但是她基于职业的荣誉感,虽然有着无比的恐惧,依然在网络上公开,自己将接受这一挑战和任务,义无反顾前往支援。

用慷慨赴死的心态接受任务令人感动,职业的医护人员尚且对传染病尚且因为不了解而拥有极大恐惧,更何况普通百姓。而诸多媒体在追踪事件的过程中,也因为主观的引导,一不留神就带偏了节奏,加重恐慌程度。

如今回湖北过年的乡亲们,颇有敢死队的心态。

一些自媒体文章传播过程中,通过感染后重症率、致死率来说明武汉冠状病毒肺炎的可怕。这其中对于数据的解读固然没问题,这无非要追踪这次肺炎病毒本身是否凶猛。但作为传染病问题,始终需要回到上面提到的三环节,即便是更为令人色变的甲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,只要不让它流行起来,就是圈在笼子里的老虎。但看起来更温和的流感和乙肝,反倒因为对传染的控制难以到位,对社会整体的健康危害和带来的死亡人数,要远远超过了凶猛的传染病。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,全球范围内,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可导致65万例死亡,相当于每48秒就有1人因流感死亡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热度符合新闻的逻辑,并不符合传染病防治的逻辑。

再说刚刚流行起来的人传人的问题。此前确定传染源是动物对人,那么远离特定动物和有动物活动的场所就等于远离了传染源。目前有消息传出确定了能够最终靠人传染给人,意味着日常生活中就必须要格外注意自我保护。按照前面提及的自我保护方法,并不会给日常生活中增加过多额外的负担,反而是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。这些自我保护的措施,就算没有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还无形中预防了诸多其他的传染病。

有病早治,无病早防,在人类聚集度慢慢的升高的今天,各种细菌、支原体、病毒也在人群间流转,学会改变卫生习惯,是一种适应现代生活的表现,也是每个现代人需要具备的素质

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北京不少市民选择戴口罩出行(图源新京报)

传染病问题中的许多细节性片面信息,对专家研究疾病的发生和传染很关键。就目前社会对传染病的认识来看,这些片面信息或许有助于部分人提高预防的警惕性。但不能忘了,传染病问题上没有独善其身。传染问题整体扩大以后,终究有可能超越个人的防护极限。

现在的社会对官方信息信任不足,而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其他信息渠道,这对全社会选择积极理性的应对措施,防治传染病是个极大挑战。

这些信息的流行,除了对官方信任不足之外,也反映了社会大众对于传染病的另外一个误区——过重于依赖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传染源

在传染病问题上,控制传染源很重要,改善卫生习惯同样重要。如果每次都如同曾经的非典,依靠的是高昂代价的全城封锁,社会就难以正常运转。而单一控制传染源的手段,效果并不突出。

艾滋病问题最典型,因为曾经被看做资本主义病,我国很早制定了法律,禁止艾滋病人入境。但是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,艾滋病毒总能有一万种方法绕过我们的防线,最终反而是因为大家盲目自信国内没有艾滋病,导致了自我保护的不足,艾滋病在各种传染途径中都出现快速传播。

彻底隔绝传染源,如同瘟猪、瘟鸡可以大面积整体扑杀,然而面对人就无法简单如此。传染病真正难控的是社会的整体行为。

真正有效的控制,在有共识的基础上,积极应对,分头从传染病三个环节中切入。若整个社会都有了默契和共识,政府监控传染病信息并及时向社会通报,病毒携带者和感染者主动配合政府接受隔离,普通大众根据政府通报调整升级卫生习惯,传染病的控制效率将会大幅提升。

如同历史上消灭天花、霍乱这些常见传染病一样,传染病问题的解决,最终取决于社会整体文明水平的提升。

不仅仅是自我卫生防护的意识,还有对于大自然的敬畏,对于动物和环境的保护,这都是文明的的一部分。

本次病毒的最早发源地华南海鲜市场,被质疑长期售卖“野味”

果子狸曾被认为是SARS的罪魁祸首,遭到大量扑杀

如今,随着春运的到来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必然持续发酵。害怕是正常的,恐慌大可不必。如果绝对理性地看,这就是人类历史新阶段威胁健康的又一种病毒,而我们当今社会,也不是遭遇黑死病的中世纪。

在这一场人类与病毒的战斗中,我反对那些纯粹贩卖恐慌的信息,并期待人类表现得更为出色。人类最终的表现,取决于政府是否能拿出及时可信的信息和指引,取决于大众用科学手段自保和以积极心态平和面对,取决于人类生活方式能否再向文明的方向走几步。

直到清朝,喝开水还是极少数人专属的习惯。而因为人口密度的增加,许多生水的源头被排泄物污染,霍乱在喝生水的民间不时爆发。等到自来水和喝开水普及以后,可怕的霍乱就近乎绝迹了。

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,新型病毒还会不断出现,人类文明的发展史,一直也是与各种病毒不断斗争的历史。而每一次的胜利,每一次的惨痛代价,也在提醒着我们:真正的文明社会,包括优越的社会制度、健康的生活方式,以及具备科学素养和责任感的公民。

愿每一次惨痛的领悟,都能成为拯救我们自身的动力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